含鹽污水的產生途徑與處理方法 含鹽污水的產生途徑廣泛,水量也逐年增加。去除含鹽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至關重要。但是由于高鹽對微生物的毒害和抑制作用,生物處理技術實施遇到極大阻礙。本文介紹幾種含鹽廢水的生物處理的方法以及在工程中的應用。 1 含鹽廢水產生途徑 1.1海水代用排放的廢水 所謂海水代用就是將海水不進行淡化處理而直接替代某些場合使用的淡水資源。在工業上,海水可以廣泛的用作鍋爐冷卻水,應用到熱電、核電、石化、冶金、鋼鐵廠等行業上。城市生活用水。在城市生活中,海水可以替代淡水作為沖廁水。 1.2工業生產廢水 一些行業,如印染、造紙、化工、醫藥和農藥等,在生產中產生高含鹽量的有機廢水。 1.3 其他高鹽廢水 船舶壓艙水 廢水最小化生產中產生的污水 大型船艦上產生的生活污水 2 無機鹽對微生物的抑制原理 2.1 抑制原理 含鹽廢水主要毒物是無機毒物,即高濃度的無機鹽,如氯鹽或硫酸鹽。有毒物質對廢水生物處理的影響與毒物的類型和濃度有關,一般隨著濃度升高可分為刺激作用、抑制作用和毒害作用三大類。 高濃度無機鹽對廢水生物處理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通過升高的環境滲透壓而破壞微生物的細胞膜和菌體內的酶,從而破壞微生物的生理活動。 ①微生物在等滲透壓下生長良好。微生物在質量為5~8.5g/L的NaCI溶液中,紅血球在質量為9g/L的NaCI溶液中形態和大小不變,并生長良好;
②在低滲透壓(ρ(NaCI)0.1g/L)下,溶液水分子大量滲入微生物體內,使微生物細胞發生膨脹,嚴重者破裂,導致微生物死亡;
③在高滲透壓(ρ(NaCI)200g/L)下,微生物體內水分子大量滲到體外,使細胞發生質壁分離。高鹽污水生物處理工程對策 1 馴化淡水微生物 適應于生活在淡水生物處理設施中的微生物在進入一定濃度的含鹽環境內,會通過自身的滲透壓調節機制來平衡細胞內的滲透壓或保護細胞內的原生質,這些調節機制包括聚集低分子量物質來形成新的胞外保護層,調節自身的代謝途徑,改變基因組成等,因此,正;钚晕勰嗫梢栽谝欢}度范圍內通過一定時間的馴化處理含鹽廢水。 雖然污泥通過馴化可以提高系統耐鹽范圍,提高系統的處理效率,但是,馴化污泥中的微生物對鹽度的耐受范圍有限,而且對環境的變化敏感。當鹽度環境變化時,微生物的適應性會立刻消失。馴化只是微生物適應環境的暫時生理調整,不具有遺傳特性。這種適應性的敏感對污水處理工程的實施很不利。 研究認為,在鹽度小于20g/L條件下,可以通過鹽度馴化處理含鹽污水。但是馴化鹽度濃度必須逐漸提高,分階段的將系統馴化到要求鹽度水平。突然高鹽環境會造成馴化的失敗和啟動的延遲。 2 稀釋進水鹽度 既然高鹽成為微生物的抑制和毒害劑,那么將進水進行稀釋,使鹽度低于毒域值,生物處理就不會收到抑制。這種方法簡單,易于操作和管理;其缺點就是增加處理規模,增加基建投資,增加運行費用,浪費水資源。 3 利用適鹽微生物 接種或者基因固定化適鹽微生物處理高鹽污水是一種有效的處理方法。此種方法可以處理超過3%的高鹽污水,這是不同馴化法無法實現的。其篩選出的某些具有特定污染物去除的適鹽菌可以具有高的專性降解能力,大大提高處理效果。篩選接種物來源于海洋或者河口底泥、曬鹽場底物和其他高鹽環境下的活性物質。篩選往往有一定的程序和基因化措施。 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啟動時間長,前期啟動費用高。但是對于高鹽污水生物處理而言,是可行的方法。 選擇合適處理工藝 不同的處理工藝影響微生物的耐鹽范圍。以下為報道的幾種生物處理方法中NaCl濃度的限制量.研究普遍認為生物膜法的耐鹽能力大于懸浮活性污泥法。另外, 加設厭養段可以大大提高后繼好氧段的耐鹽范圍。增設鹽度調節池 1.鹽度變化對穩定的系統產生極大的影響,表現為處理效率的急劇下降和污泥的大量流失。設計時應設立調節池保證鹽度的相對穩定?梢栽谡{節池進出口設立電導監測裝置,加強鹽度的在線的控制于反饋,防止鹽度沖擊造成處理系統處理的失敗。 2 減少污泥負荷 鹽度降低生物降解的速率,因此設計負荷要相對減少。很多研究已經證明,在高鹽環境下污泥指數降低,因此,不必擔心過低負荷造成的污泥膨脹。 3 增加污泥濃度 高鹽處理污泥的蓄凝性差,污泥流失嚴重。因此,在設計中應保證高的污泥濃度。這也是提高處理效率的一種手段。還可以在設計污泥濃縮池時,保證額外的污泥儲量,當污泥流失時,迅速補給。
本文由聚氯化鋁 http://www.aabeb.com收集整理。 |